公元前91年,长安的一座官狱里,狱监丙吉抱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,走到两位正在哺乳期的女犯人面前,语气严肃地说:“想活命,就把这个孩子抚养长大。”此时,整个汉朝正因巫蛊之祸而陷入极大的动荡之中。最初,丞相公孙贺的儿子被告发与武帝有不正当的关系股票高杠杆配资,声称他试图诅咒帝王。武帝怒火中烧,立即下令将公孙贺父子投入监狱,开始了大规模的清洗。
接着,卫皇后所生的两个女儿——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也惨遭毒手。无论是丞相还是公主,甚至连最有权势的人都无法躲过这场浩劫。整个朝廷陷入恐慌,众多官员为了自保,要么保持沉默,要么胡乱指控,最终有数十万人的命运被卷入其中,死伤者更是数以万计。尽管巫蛊之说根本没有根据,但事态已经完全失控,许多人趁机谋取私利,武帝的亲信江充更是心怀鬼胎,选择将目标瞄准了太子刘据和卫皇后。
江充与太子刘据本就关系不和,过去的他很难有机会对太子发难。然而,借着巫蛊之祸的契机,江充开始肆无忌惮地诬陷刘据,指控他参与诅咒朝廷。武帝听闻消息后暴跳如雷,刘据为了保护自己,不得不先发制人,发动兵力将江充一举斩杀。然而,武帝误解了这一行动,以为太子欲图篡位,于是下令兵力围剿,结果刘据兵败自杀。随之而来的,是他的一家人和门客被满门抄斩,连皇后卫子夫也未能幸免,只能选择自尽。唯一逃过一劫的,是刘据年仅襁褓中的孙子,他被秘密收养在长安的一座临时官狱中。
展开剩余68%丙吉深知太子刘据的冤屈,却又感到为这个无辜的孩子收监而心痛,便决定命两位正在哺乳的女犯人照顾婴儿。由于孩子天生多病,丙吉为他取名“病已”,寄托了所有人对他早日康复的期许。随着时间推移,渐渐有人开始为太子的冤屈呼吁,汉武帝也终于有所觉悟,可惜一切已然太晚,太子、皇后、公主一个都未能幸存,朝廷也因此元气大伤。
父子之情,血脉相承。武帝懊悔莫及,在得知太子冤屈后,痛心疾首。他亲手将江充三族满门抄斩,并为太子刘据建造了“思子宫”,还在刘据遭害之地修建了“归来望思之台”,以表达深切的悼念。然而,武帝并未察觉,这个无辜的皇孙依旧活在长安的监狱中。转眼五年过去,刘病已渐渐长大,然而此时,武帝病重,丙吉则期望这个孩子能平安成长,免于过早地卷入政治斗争。可偏偏此时,有人向武帝告知,长安的官狱中似乎有“天子气”。一听此言,武帝大为震怒,这意味着监狱中的人可能成为潜在的威胁,甚至暗藏谋反之心。
为了杜绝未来的隐患,武帝下令将所有狱中的人一律斩杀。眼看着孩子的性命危在旦夕,丙吉只能紧急命令将牢房的大门紧闭,同时高声喊道:“皇曾孙在此!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,何况是皇上的亲曾孙!”这一呼喊震慑住了士兵,他们不敢轻举妄动,生怕误伤了皇族后代。这个消息传到武帝耳中,令他异常欣喜,毕竟这五年间,他无时无刻不为太子刘据的死而痛心。如今,竟然听到监狱里有刘据的后代,怎能不高兴呢?武帝感叹道:“天意如此。”
然而,命运弄人,武帝尚未亲自接回这个皇孙,他便去世了。新帝刘弗陵继位,年纪尚轻的刘弗陵才21岁便因病去世。霍光凭借其卓越的才能迅速独揽朝政,虽然凌驾于皇权之上,但大汉王朝的局势相对稳定。霍光选了刘贺继位,然而,刘贺刚刚登基便急于召回自己的心腹,这让霍光产生了威胁感,于是仅仅27天后,刘贺被废除。
而此时,曾在监狱中长大的刘病已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。刘病已没有任何背后支持的势力,而霍光亦没有理由再对他心生忌惮,因此,刘病已便被顺理成章地推上了皇位,改名刘询,史称汉宣帝。自此,刘病已步入了汉朝的权力中心,尽管年仅17岁,他却凭借深沉的心机和高超的政治手腕,渐渐掌握了大权。在宣帝的治下,霍光逐渐放松了对政权的控制,最终去世后,宣帝便顺利地收回了大权,开始了自己的统治。
宣帝的治国有条不紊,稳健且高效,他成功地恢复了大汉王朝的繁荣局面,并推动了内外政策的全面改革。宣帝和前任刘弗陵共同创造的昭宣中兴,成为汉朝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